沙井电子烟厂密集,行业转冷,巨头Juul估值腰斩?
电子烟市场一度极为热门,但如今国内局面已大不相同,从业者正面临重重困难,这一切背后究竟有何深层次的原因?
国内订单萎缩
自11月起,众多工厂接收的国内电子烟订单数量出现了明显下滑。据一些工厂的管理人员向南都记者透露,他们之前曾同时处理国内外订单的加工任务,然而现在国内订单量急剧减少,他们不得不将主要精力转向开拓国际市场。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许多工厂都正遭遇着类似的难题。在双11到来之前,他们已完成了销售前的各项准备,但遗憾的是,销售活动并未能如期展开。这一情况让众多电商从业者蒙受了不小的损失,库存堆积如山,成品销售变得异常困难。
出口业务波折
今年八月,美国爆出了电子烟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的报道,导致深圳的电子烟出口业务遭受了较大的影响。但近一个月,国际市场似乎展现出了回暖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海外存在庞大的烟民群体。张姓负责人名叫张,自2008年始,他在深圳经营电子烟生意。他提到,尽管国际市场对电子烟的需求依旧存在,但受政策调整的影响,需求量出现了波动。
业务比例调整
深圳一家供应商的工厂管理者萧华说,该工厂之前主要向出口企业供货,但到了2019年,国内外市场的供货比例变成了3比7。自从双11网上销售受到限制之后,国内订单几乎全无,而客户预订的3万块成品板材还在仓库里积压,由此带来的损失是显而易见的。
行业上游转型
一些上游供应链正在经历变革。姓张的负责人透露,他所了解的几家从事五金和塑胶生意的公司,自今年3月份开始涉足电子烟行业,然而发现经营状况不佳,于是又回到了原先的行业。萧华提出,这些企业或许可以转向手机、快速消费品等电子产品市场,而且这样的调整只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
产品同质化严重
用户反映,我国众多电子烟品牌的口感区别不大,果味烟弹的设计也颇为雷同。张姓负责人指出,很多人觉得电子烟的门槛不高,赚钱似乎挺简单,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这个行业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容易涉足。
早有寒冬预感
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国内电子烟市场即将步入“严冬”,然而他们没有预料到这一局面会如此快地出现。在南都整理2019年上半年获得投资的37家企业资料时,发现这些投身此领域的“参与者”背景多样。尽管深圳在全球电子烟品牌中占据一定地位,但整个行业的现状依旧令人担忧。
我国电子烟市场正遭遇挑战,针对这一现象,个人认为电子烟行业是否能够重现昔日辉煌?若此篇文章对你有所触动,不妨点赞,并且将它传递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