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烟社交属性渐弱,电子烟成年轻群体新宠,市场增长快
自2020年开始,电子烟行业监管措施接连出台。然而,与此同时,市场上却涌现出一些品牌企业采用的策略,这些策略与监管方向背道而驰。那么,这些策略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又可能带来哪些风险?
监管落地重创市场
自2020年起,行业监管措施接连推出。电子烟在电商平台上销售受到了限制。到了今年3月下旬,相关部门计划将电子烟的管理措施与卷烟并轨。这一消息一出,市场情绪顿时波动剧烈。众多从业者对行业的发展前景产生了忧虑,销售渠道受到阻碍,市场规模或许会大幅减小。部分网络商家被迫对销售策略作出调整,其中一些甚至决定暂时关闭业务,这些改变对电子烟领域造成了显著的冲击。
品牌格局集中明显
中国市场以封闭式电子烟为主,而开放式电子烟和HNB产品的销售量相对较低。根据「蓝洞新消费」和「数字品牌榜」在2021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悦刻以83%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如此高的市场份额让悦刻在市场上占据了绝对优势,其他品牌难以与之抗衡,整个行业的市场分布显得异常集中。
诉讼事件引发质疑
诉讼文件中提到,加内特指出,雾芯科技在其首次公开募股的注册文件和招股说明书中,对于电子烟国家标准推进的相关信息存在错误报告或遗漏,而且,其财务状况并未如发行文件中所预测的那样表现出强劲态势。这种情况引起了投资者们的忧虑,同时对公司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还使得投资者对公司的未来盈利潜力以及发展走向产生了疑问,这很可能会引起股价的波动。
加盟态度趋于谨慎
《报告》发布之后,那位本想加入某知名电子烟连锁店的个体经营者,选择了暂时搁置他的投资计划,并且变得格外小心。他担忧监管政策可能减少店铺的盈利,甚至引发经营上的风险。这种谨慎的态度可能会导致电子烟连锁店的扩张步伐放慢,进而使得市场拓展遭遇困难。
制造与供应风险差异
思摩尔国际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企业客户,尤其是2019年,其前五大客户对总收益的贡献达到了63.0%。雾芯科技正在筹备建立一个新的独立生产工厂,旨在降低对产业链的依赖。此外,在监管政策实施之前,生产环节的风险相较于品牌环节要小,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电子烟的供应链具有其独特性。中烟在雾化电子烟的供应链环节上储备不足,因此,与民营企业展开合作显得尤为必要。
线下销售陷入困境
最近,「蓝洞新消费」发布了一项调研报告,报告显示,在收集到的870份样本中,超过一半的店主,确切地说是47.7%的店主,感受到了销售额的下滑;与此同时,48%的店主业绩平平;而仅有4%的店主能够保持业绩的稳步增长。电子烟加盟店铺的数量持续增加,导致线下加盟商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局面,而且,他们的盈利空间也在逐渐缩小,这或许会让许多店主难以维持自己的经营活动。
在这场电子烟的激烈竞争中,监管部门考虑到整个社会的利益,导致电子烟生产商的利益受到了冲击,竞争似乎演变成了零和游戏。生产商声称他们的产品有助于降低危害、帮助戒烟,然而也暴露了线下销售渠道的混乱、过分吸引青少年等问题。面对这样的困境,电子烟生产商是否还能探索出新的发展方向?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同时,也请您点赞并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