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评:上头电子烟是毒非烟,斩断伸向青少年黑手
新型毒品伪装成电子烟在市场上四处流传,欺骗了许多消费者,对公众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亟需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上头电子烟”成涉毒新工具
今年,各地警方在破获新型毒品案件的过程中,发现“上头电子烟”成为了一种关键的涉毒工具。以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为例,一名“00后”的肖某就因与“上头电子烟”有关而被判处六个月有期徒刑。这些案例反映出,“上头电子烟”已悄无声息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了威胁社会安全和损害个人健康的潜在风险。
它本质是毒不是烟
“上头电子烟”之所以让人产生强烈的依赖感,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合成大麻素这种成分,而这实际上是一种新型毒品。这种毒品比传统大麻的致幻效果更为显著,成瘾性也更高,长期吸食可能导致幻视、焦虑和意识模糊等问题。自2021年7月1日起,我国已将合成大麻素等新型精神活性物质纳入管控范围,并明确其毒品属性,同时提醒公众要警惕那些伪装成电子烟的毒品。
不法分子蛊惑年轻人
某些不法者通过种种借口诱使年轻人尝试“上头电子烟”,诸如宣称其“比普通香烟更刺激”“越抽越容易上瘾”等。许多年轻人误将其当作普通电子烟,吸食后深感懊悔。这些人利用年轻人对新奇事物的兴趣,将毒品伪装起来引诱他们,使得年轻人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掉入毒品的陷阱。
电子烟市场带来机会
我国电子烟行业正在迅猛发展,众多口味的电子烟深受喜爱新奇事物的年轻人的喜爱。然而,电子烟的成分难以辨识,这为新型毒品掺杂其中提供了可能。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由于监管不严和标准不明确,使得所谓的“上头电子烟”得以趁机流行,从而提高了年轻人接触毒品的可能性。
各方合力打击要精准
从生产端来看,合成大麻素并非一般民众所能轻易制造,目前抓捕的多为那些“分销商”。展望未来,若各部门能够协同作战,找到“制造商”或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销售环节,不法分子利用社交软件进行交易,借助物流进行发货,使得买卖行为更加隐蔽。因此,相关职能部门需要与平台合作,加强监控,并运用科技手段进行治理。唯有如此,才能全面掌控源头和销售渠道,有效遏制“上头电子烟”的流通。
社会共治预防更重要
我国吸烟率总体偏高,电子烟的使用比例也在增长,尤其是年轻人中吸食电子烟的比例较高。为此,我们需要对校园周边的电子烟销售点进行清理,对娱乐场所可能存在的涉毒问题进行排查,同时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在治理“上头电子烟”方面,我们既要事后打击,也要加强预防,并推动社会共同参与。我们的目标是保护青少年,防止他们通过电子烟接触到毒品。
各位是否听闻过“上头电子烟”的相关信息?请记得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以便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种新型毒品的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