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禁售电子烟给未成年人,果味电子烟却风靡校园引担忧
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不得购买烟草制品,这一规定对电子烟同样有效。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带有水果香味的电子烟却悄然出现在了孩子们的生活中,诱使他们染上了吸烟的习惯。这一情况确实让人感到非常担忧。
果味电子烟风靡高中
赵女士在北京的住所,打开女儿的背包,意外地发现了一款电子烟。询问后得知,女儿自初二起便开始秘密吸烟,至今已有四年时光。她的朋友圈中,有一半的人都曾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吸食了果味电子烟,有时书包里甚至藏有十几种不同口味的。2020年,果味电子烟在高中生群体中尤为盛行,甚至出现了相互攀比的现象。
我国在2022年3月已经明确下令,禁止销售调味型电子烟。然而,2024年至202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广东、湖南等地的中学生,即便穿着非校服,依旧可以轻易购得调味电子烟,甚至包括此类产品。一些中学生最初是通过尝试果味电子烟开始接触烟草,之后便逐渐过渡到了吸食普通香烟。
投诉数据显问题
“黑猫投诉”平台所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24年1月1日起至2025年3月10日,以“电子烟”为关键词的投诉事件已累计达到了350起。在这些投诉案例里,有16%的内容涉及“未成年人”或“孩子”。这一比例揭示了众多家长对于未成年人接触电子烟的现象所持有的忧虑与不满,同时也揭示了这一问题的广泛存在。
这种情况反映出,尽管相关法律条文明确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遇到了不少挑战。电子烟对未成年人的不良影响依然显著,因此,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还需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隐晦销售有手段
在短视频平台的评论区,很多账号的留言中频繁出现草莓、西瓜、鲜花等表情。赵女士的女儿发现,这些表情实际上是吸食果味电子烟的消费者所认可的“销售暗号”。一些不法商家便利用这种含蓄的方式来销售果味电子烟,目的是为了规避监管和打击。
这种模式给监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使得未成年人更容易接触到果味电子烟。商家无视法律法规和社会责任,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伤害,他们只看重个人利益,将孩子们置于了危险之中。
果味电子烟危害大
市面上销售的果味电子烟,尼古丁含量普遍在2%到5%之间。专家指出,长期吸食此类产品,心脏和肺部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这种损害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而且由于口味繁多、香气迷人,很多青少年因此沉迷,并未意识到尼古丁所隐藏的潜在风险。一旦上瘾,他们可能会寻找尼古丁含量更高的产品来减轻烟瘾。
长期吸烟味电子烟,未成年人的身体机能可能受损,这会影响他们的学习专注度,同时也会提升他们将来患上各种疾病的风险。这种潜在的危险宛如一个潜伏的杀手,在孩子不知不觉中,悄然侵害着他们的健康。
“无尼古丁”产品有猫腻
市面上有被称为“无尼古丁”的产品,这些产品在外观上和电子烟相仿。商家声称这些产品不是电子烟,但它们的使用方式与吸烟相近,烟雾浓重,果味浓郁。专家们经过分析认为,这实际上是一种新型的电子烟,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和行为可能存在潜在影响。
许多青少年可能会被“无尼古丁、健康无害”的宣传语误导,于是开始尝试吸烟。这些产品中虽然不含尼古丁,但仅仅模仿吸烟的动作,也可能在心理上让青少年对烟瘾产生依赖。这种依赖感将来可能会促使他们去尝试真正的香烟。
禁令之下需严打
2024年4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了一项新规定,将草本雾化产品纳入电子烟范畴进行监管,同时强调这些产品需获得药品及医疗器械的注册认证。在此政策背景之下,国家陆续发布了多项禁令,旨在保障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的潜在伤害。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仍有少数不法商家为了一己私利,置法律法规于不顾。
若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控制,此类不良风气将难以根除。相关部门必须增强监管,对违规销售电子烟的商家给予重罚。同时,学校和家长们也要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确保他们深刻理解电子烟的负面影响。那么,大家觉得应该实施哪些策略,才能更高效地防止青少年接触电子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