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质量报告:果味电子烟盯上未成年人,禁售仍流入市场
大家普遍认识到保护未成年人远离烟草危害的必要性,但果味电子烟却悄然将目光投向了未成年人。明明是明确规定禁止销售的商品,为何还能在市场上出现?让我们共同揭开这一现象背后的真实原因。
果味陷阱
果味电子烟以其清新的水果香气吸引了众多未成年人的目光。这种独特的口感使得孩子们的警惕性有所降低。在学校周边,我们常常目睹学生们偷偷吸食果味电子烟。各式各样的口味,诸如“葡萄”、“荔枝”、“白桃”等,宛如甜蜜的诱饵,让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烟瘾的漩涡。
隐秘渠道
尽管法律规定了禁止,然而果味电子烟却通过多种隐蔽方式进入了青少年的手中。众多家长表示,他们的子女在街头小店、小摊贩处轻易购得此类产品。甚至,一些电商平台也出现了违规销售的现象。这些隐蔽的途径如同暗流涌动,不断将危害青少年健康的果味电子烟输送出来。
伪“无尼古丁”产品
调查结果显示,一些电商平台上的商家正销售一种名为“无尼古丁”的口腔喷雾。该喷雾的外观与电子烟相仿。尽管商家宣称这并非电子烟,但其使用方式却与吸烟类似,并且口味丰富多样。在某网店页面上,我们发现这款产品吸引了近两万名关注,其中两千人成为了忠实顾客。然而,专家明确指出,这实际上是一种新型的电子烟。
法律界定
2024年4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了一则政策,规定那些不含烟碱但模仿电子烟使用方式的草本雾化产品,需按照电子烟的管理规定执行,除非它们已经获得了药品及医疗器械的注册证明。尽管有了这一法律界定,仍有部分不法商家试图规避规定,持续推出新品,这些产品对未成年人的健康可能带来隐患。
专家观点
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控烟部门的负责人郑频频指出,众多非吸烟者,尤其是青少年,被各种口味的电子烟产品所吸引。因此,这类产品并不适宜销售。这些电子烟的独特口味及其变体,可能在心理和行为上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使他们更容易沉迷烟草,陷入成瘾的困境。
严厉打击
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禁令,旨在保护青少年免受电子烟的危害。但遗憾的是,这些禁令并未彻底遏制相关产品的非法销售。一些商家为谋取私利,置法律法规和社会责任于不顾,这种行径亟需受到严厉的惩处。相关部门需加强监管,对违规商家进行严肃处理,确保未成年人的健康得到切实保障。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否还有未成年孩子轻易得到果味电子烟的现象?如果你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你打算怎样处理?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分享你的处理方法。同时,也请大家为这篇文章点赞并转发,一起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