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世界无烟日:烟草威胁环境,中国控烟仍存这些误区
5月31日,第35届世界无烟日的庆祝活动已经落下帷幕,今年的活动聚焦于“烟草对环境的影响”这一主题。尽管大家普遍知晓吸烟对健康极为不利,然而全球仍有高达11亿人难以摆脱烟瘾的困扰。对此,我们可以逐步深入地进行分析。
中国控烟成果
近10年来,我国在控烟方面取得的成果相当显著,这一点确实值得肯定。在烟草监测和烟草危害的宣传教育等领域,我国的发展进步明显。然而,对于戒烟这个问题,不少民众还是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烟草产业的总收入高达12131.5亿元,我国3亿多烟民每年在吸烟上的平均支出约为4000元。这样的经济数字让人既感到震惊,又感到痛心。
健康寿命折损
吸烟对人的生命长度有着重大影响。经过五年的持续调查,研究者们对四十五万人进行了详尽的观察。他们发现,每天抽20到30根烟的人,与不吸烟的人相比,寿命会减少6年。烟草里含有超过7000种化学物质,其中不乏数百种有害成分,还有69种已知的致癌物质。这些危害往往在不经意间侵害人体,最终付出生命的代价。
环境危害严峻
烟草对环境的破坏极为严重,其排放的有毒有害气体、烟蒂的残留以及卷烟所用的纸张,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还导致全球有八百万吸烟者因此丧生。每一枚烟蒂、每一缕烟雾,都在给环境施加着巨大的负担。
烟民难舍之因
戒烟对于烟民而言非易事,一方面,烟草的危害往往不会立即显现,常常需要大约20年的时间才会显著,这让人误以为危险尚在遥远的未来,从而降低了警惕;另一方面,尼古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犹如毒品一般难以戒除,一旦上瘾,戒烟的过程便会变得异常困难。
电子烟的隐忧
电子烟市场被誉为价值3000亿的“暴利”行业。这类产品中尼古丁含量适中,对戒烟能起到一定的帮助,同时其有害成分相对较少。然而,遗憾的是,由于监管不力,有些电子烟的尼古丁含量超标,对人体的危害更大,甚至可能增强对尼古丁的依赖。此外,不含尼古丁的电子烟口味更容易吸引青少年,这给戒烟工作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长远权衡利弊
从长远角度考量,烟草行业虽然能带来可观的收益,然而其造成的损害亦不容忽视。十几年的时间里,所需的补偿收入将增加一倍半,同时还需自行负担医疗和环保的相关费用。严格调控烟草消费,对于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大有裨益,这亦是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之一。
吸烟的危害诸多,尽管如此,全球仍有高达11亿人对其难以割舍。烟民们难以戒除烟瘾的现状引发了各种讨论。不妨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另外,别忘了点赞和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烟草可能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