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深圳一电子烟公司新品发布,监管重锤或落下?
我国是电子烟的起源地,深圳的出口量几乎占据了全球市场的九成份额,但国内对它的监管却显得模糊不明,这确实让人感到出乎意料。对于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不禁感到担忧。
海外诞生与国内尴尬
2005年,电子烟在中国崭露头角,这标志着我国的一个值得骄傲的起点。其中,深圳这座城市在电子烟出口方面扮演了关键角色,其产品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高达九成的份额。不过,在国内,电子烟一直未能合法化,其具体归属和监管责任尚不明确。公共卫生界对此感到忧虑,觉得让烟草管理部门担任监管角色可能会给戒烟工作带来困难,这也让电子烟的定位变得更加不明确。
市场格局风云变幻
在国内,悦刻的表现格外引人注目。到2020年9月底,它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62.6%,超过了市场总量的半数。尽管电子烟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铂德公司的一位合伙人提到,和2019年相比,全国活跃的电子烟品牌数量减少了90%。即便如此,到了2021年4月中旬,还是有一些新品牌在深圳宣布了它们的上市计划。
监管缺失之痛
长期以来,行业因监管不足而感到迷茫。电子烟领域的头部企业并不只是担心监管的严格程度,更担忧未来生存的不确定性。比如,某知名品牌的联合创始人就曾表示,监管的完善对行业是有利的。中国电子商会电子烟行业委员会也一直呼吁,应为行业正名,使其能够合法有序地发展。这种不确定感就像悬在头顶的利剑,让人感到忧虑。
风波之下的困境
自2019年9月起,美国遭遇了“电子烟肺炎”疫情,国际监管措施因此变得更加严格。这一变化导致我国网络销售电子烟的现象开始显现。这样的情况使得原本快速增长的电子烟市场立刻减缓了速度,并成为了公众广泛讨论的消费焦点。在海外市场陷入低迷、国内线上销售渠道遭遇阻碍的双重打击下,许多品牌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市场氛围变得如同寒冷的冬季。
国标制定难题
制定电子烟国家标准的参与者指出,鉴于电子烟技术发展迅速,许多新内容亟待补充和优化,所以国家标准未能如期推出。这一现象既反映出制定者对标准的严格把控,又使得行业长期处于规范缺失的状态,众多企业只能耐心等待。
未来监管之问
业内流传一种观点,认为电子烟的专营许可费用可能不菲,对大型企业而言或许无关紧要,但对于中小型品牌而言,或许会构成一定的经济压力。另外,中国烟草系统掌握着庞大的零售网络,电子烟在实体店面的推广以及监管方式,都是必须深思熟虑的问题。但若从另一个角度审视,对行业规范的明确并不等同于压制,实际上市场的潜力仍然十分巨大。
您觉得电子烟领域未来会怎样走向规范化的道路?恳请您点赞、分享,并发表您的观点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