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禁向未成年人售电子烟,果味电子烟却仍流行?
果味电子烟在市场上开始受到欢迎,然而这类产品理应远离未成年群体。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未成年人却能够轻易地获取到这些产品,这种情况确实让人感到忧虑。
未成年人易购现象
记者在访问上海、广东、湖南等地中学生时,注意到不少学生正在尝试吸食带有果味的电子烟。近期,许多家长向记者抱怨,这种多种水果风味的电子烟,竟然能通过某些隐蔽途径,轻易地被未成年人购得。原本应得到保护的未成年人群,却如此容易接触到这类产品,这其中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
网络隐晦兜售
在一家视频平台的评论区,针对展示果味电子烟的短视频,众多用户通过草莓、西瓜、鲜花等表情符号,巧妙传达了“水果味”的含义。记者联络了一位销售果味电子烟的微商,对方紧接着发送了所售果味烟弹的系列产品,该系列涵盖了5个不同的品牌,每个品牌下又进一步细分为20余种多样的口味。该商家声称其销售的货物为出口产品,价格范围从几十元到一百元以上不等,而且平均每天的销售量超过一百件,这一情况反映出网络交易领域的一种普遍现象。
线下售卖猫腻
记者在上海某商场的一楼电子烟专柜咨询,销售人员只拿出手机给看了几款果味电子烟烟弹的相片。而在距离约两百米远的一家店铺,销售人员却建议加微信。记者便通过微信联系到了果味烟弹的销售人员,对方随后发送了十多种不同口味的烟弹相片。最后,商品是通过闪送服务送达的。可以看出,线下电子烟的销售渠道同样存在诸多混乱现象。
流入渠道成谜
相关部门明确指出,国内禁止销售带有果味的电子烟产品,然而,此类商品在市面上却频繁露面。调查发现,不少产品的外包装上没有中文标签,这其中既有从国外“返流”的,也有假冒知名品牌的,更有通过非法报关途径流入国内的。这些纷繁复杂的流通途径使得追踪变得异常困难。
执法检查成果
记者传来消息,深圳市烟草专卖局的执法人员对一些线下销售点进行了检查。他们在一家商场内的店铺里,没有在柜台看到违禁物品。然而,执法人员注意到了柜子里的异常,便打开了柜顶的隐蔽处,竟然意外地找到了大约220颗禁止销售的果味电子烟烟弹。这些烟弹分别来自四个不同的品牌。这一情况直接揭示了市场的隐蔽性以及加强监管的迫切需要。
尼古丁含量情况
记者的调查揭示,市面上销售的果味电子烟,尼古丁含量普遍在2%至5%之间。鉴于未成年人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若他们频繁接触这类高尼古丁含量的产品,健康风险将大大增加。
我们要探讨如何增强对果味电子烟的监管力度,防止它们落入未成年人手中,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我们衷心期盼大家能够踊跃发表个人观点,对文章给予鼓励,并且广泛传播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