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危害大!与多种癌症及疾病有关,中国积极控烟履约
众所周知,吸烟对人的健康构成威胁。不过,在努力推进控烟工作的过程中,我们确实遇到了不少难题。2019年,我国政府确立了控烟的目标。然而,现实情况与这一目标之间还存在不小的差距。那么,我国在推动控烟工作方面究竟实施了哪些具体措施
控烟目标明确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颁布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这一政策文件。文件里明确提出,我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全面无烟法规的覆盖,目标人群占比要超过80%。但据中国政法大学的地图数据,现阶段我国实施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大约有2.24亿,这仅占全国总人口的15.9%。显而易见,与既定目标相较,我们尚存较大差距;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景,充满了挑战。
地方立法进展
在山东省这一省级区域,正与司法厅、人大立法委员会紧密沟通,共同商讨立法事宜,并将控烟标准作为卫生城市评估的重要指标。与此同时,各地也在加快相关工作的落实。以上海市为例,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实施后,成人吸烟率已降至19.4%。而且,已有24个省份和254个城市出台了相关法规,全面无烟法规的覆盖范围正不断扩大。
立法意义评估
如果立法进程进展顺利,那么在法律颁布之后,我们将运用一系列评估标准进行对比分析。这些标准涵盖了民意调查、吸烟率调研以及公共场所控烟现状的考察等。如果没有前期积累的充足基础数据,我们将难以对法规对健康和环境发展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估,所以,前期数据的收集显得特别重要。
医防融合目标
马吉祥强调,戒烟门诊的设立已取得成效,接下来的关键在于促进医疗和预防在控烟领域的紧密融合。这一举措标志着控烟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通过医疗与预防的有机结合,有望更加高效地推进控烟工作,从而提高公众的健康状况。
执法难题探讨
在德州市关于控烟立法的讨论中,主要争论焦点集中在谁将负责对违反吸烟规定的行为实施执法。在上海,违规吸烟现象主要依靠市民的举报来处理,而推广无烟环境的“共治共享”理念则降低了执法的难度。上海的“六个一”模式包含了多个部门的合作、12345服务热线以及热力地图等多种方式,这些方法有助于解决执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应对新挑战
我国控烟工作正遭遇新兴行业、场所分类以及电子烟等新课题的考验。上海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的MPOWER策略推进控烟履约,然而,热力地图的普及率和应用率并不理想,亟需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以吸引更多民众加入社会治理的行列。
我国在控烟方面的工作,大家普遍觉得核心是要明确解决哪些问题。我们期待着大家的点赞和文章的转发,一起来关注并探讨这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