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售电子烟为何屡禁不止?奶茶杯可乐罐外观暗藏危害
电子烟自推出以来一直争议不断,如今却以“奶茶杯”“可乐罐”等外观伪装,进行秘密销售,给公众造成了众多不便,迫切需要得到有力的整顿。
伪装销售乱象
尽管在大多数电商平台上电子烟的售卖已被明确禁止,但一些社交平台却成为了非法销售的热点区域。只需更改搜索词,比如“奶茶杯”或是“星空杯”,就能发现销售途径,甚至还有文章详细描述了每天更新的销售地点。这些电子烟伪装成普通物品,常常缺少生产厂商等相关信息,部分产品甚至标明尼古丁含量可高达3%,这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存在潜在风险。
交易风险重重
商家在卖类似奶茶杯的电子烟,顾客可以自己转账来付款。顾客挑好了烟的类型和送货地址后,商家就开始准备发货,还保证可以匿名购买。不过,挺让人失望的是,不少商家不接受货到付款,他们偏要陌生的顾客先转账。这种做法使得消费者容易遭受欺诈,若不幸遭遇不诚信的商家,顾客的款项可能无法追回,而且自身的合法权益也难以得到充分的保护。
法规明确限制
自2022年5月1日起实施的《电子烟管理办法》对诸多规定进行了详细阐述,其中包括严禁销售非烟草口味的调味型电子烟,以及那些允许消费者自行添加雾化液的电子烟。此外,还规定所有组织和个人不得通过非规定的网络渠道销售电子烟产品。换句话说,即便是知名品牌的电子烟,也不能通过网络渠道进行销售。这一法规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市场秩序,并保护公众的健康。
利润驱动难禁
电子烟常常以奶茶杯的形式频繁出现,尽管屡次被禁止,但其根本原因还是高额利润的吸引。这类假冒电子烟的生产成本并不高,销售网络广泛且分布零散,许多商家通过微信、微商等渠道进行销售。一旦遇到查处,他们就会改变销售手段,继续作案。要完全根除这些电子烟,就像对付地鼠一样,防不胜防。
快递监管漏洞
快递环节的监管存在明显缺陷。2022年11月,相关部门对烟液等雾化产品以及电子烟中的烟碱含量实施了限制,明确指出单件产品的烟碱含量不得超过12毫升。但“奶茶杯”包装的容量通常为15毫升,这显然违反了上述规定。此外,每人每天只能邮寄一件产品的规定也被商家所忽视,他们频繁进行邮寄操作。快递公司未能履行检查职责,导致违规产品得以在市场上流通。
多方合力整治
网络电子烟的治理工作并非单靠一个部门就能完成,这需要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相关部门必须增强打击力度,对那些违法销售电子烟的商家实施严厉的惩罚。消费者应当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尽量减少使用电子烟,并且一旦发现非法销售行为,应立即进行举报。只有我们齐心协力,才能共同打造一个既健康又安全的消费环境。
众人都在琢磨怎样更高效地填补网络销售电子烟的空缺,您何不提出您的见解,一起探讨。此外,还请您对这篇文章给予点赞并分享,以便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电子烟可能存在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