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节上电子烟成耀眼明星,雾芯科技上市创始人身价暴涨?
如今,大家普遍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然而电子烟打着“戒烟”的幌子,实则潜藏着诸多风险,甚至让不少年轻人陷入了困境。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电子烟诞生与争议
在上个世纪,大家普遍意识到香烟里的尼古丁很容易让人上瘾,焦油也对健康有坏处。所以,电子烟作为戒烟的新方法,就出现了。药剂师韩力因为很难戒掉烟瘾,于是开始从事电子烟的生产。像“如烟”这样的品牌甚至说他们的产品可以让戒烟变得不痛苦。但是,后来央视揭露了这个品牌造假的事情,引起了大家的怀疑。同时,对其产品潜在的安全隐患,人们普遍表示了担忧。部分人,为了戒除电子烟的依赖,又转而回到了吸传统香烟的习惯。
电子烟行业现状
众多烟民存在,电子烟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汪莹选择加入这个行业,这和她的家人有很大关系。生产商通过销售需要反复购买的烟弹来盈利,宣传策略也从“戒烟”变成了“香烟替代品”,成功吸引了众多不吸烟的年轻人。
电子烟展会之变
电子烟展会初期,人声嘈杂,热闹非凡,仿佛夜店一般。各种烟产品摆满了展台,吐烟圈的表演更是吸引眼球,三点式服装的模特款款走来。据说,展会负责人暗中观察了一阵,脸色变得极为难看。第二年,展会风格大变,转而呈现出类似苹果旗舰店的科技气息,旨在吸引年轻消费者的注意。
影响年轻群体
电子烟在年轻女性群体中的受欢迎程度持续上升,以至于衍生出了“深圳女孩通过抽电子烟赚取收入”的说法。不少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因为接触电子烟而对传统香烟产生了好奇,此外,他们中的许多人还在各自的领域中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消费倾向。
宣传效果不佳
传递“吸烟对健康有害”的消息似乎收效甚微,就好比“垃圾分类,人人有责”这样的口号,似乎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即便是在看到报道说吸烟会导致疾病之后,有些人还是可能会半开玩笑地说“来一根烟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审视过往,美澳两国曾推行烟草与酒精的禁令,这一举措引发了黑市兴盛等一系列负面效应;特别是澳大利亚对尼古丁的禁令,更是让地下电子烟市场变得异常火爆。
与多巴胺关系
尼古丁作用于大脑中的多巴胺神经元,使其极度兴奋,让人感觉如同飘在云端。由于我们普遍追求快乐,逃避痛苦,因此我们往往难以抵挡那些能够激发多巴胺分泌的烟草和酒精。这也可能是人们难以戒除吸烟习惯的一个原因。
这一电子烟现象的复杂性十分明显,对于如何进行监管和指导,以降低它对年轻一代产生的负面影响,您有何高见?期待您发表观点、点赞支持,并将此内容分享到您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