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315晚会曝光电子烟危害,我国超千万人在吸
今年央视的“315”晚会揭露了电子烟的各种弊端,尽管这种健康隐患相当明显,然而,大多数人对于这些危害的了解并不充分。此外,电子烟的泛滥问题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这确实让人感到担忧。
晚会曝光危害
在央视举办的“315”晚会上,他们明确指出,电子烟并非商家宣称的既健康又无害。检测发现,电子烟里含有大量有害成分,有些烟液的尼古丁含量甚至超过了安全界限。拿某些品牌来说,它们的尼古丁含量明显偏高,对人的呼吸系统和其他健康领域造成了严重影响。世界卫生组织在报告中提到了电子烟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但是,大多数人对于这些潜在的危害了解并不全面。
国内销售现状
我国电子烟制造商的数量已接近九千五百家,位居全球首位,同时也是电子烟出口的重要国家。尽管其销量正在迅速攀升,但公众对此了解并不多。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15岁及以上的电子烟使用者已超过一千万,其中15至24岁的年轻人占据了主要比例。在不少大学的周边,常常可以看到学生们在吸烟电子烟,他们把这种行为视为一种时尚,但事实上,他们对这种习惯可能带来的危害所知甚少。
委员实地走访
国桂荣委员在注意到电子烟相关议题后,决定亲自前往现场进行调研。她先后访问了多家分店和一家体验店。她发现,许多电子烟产品是由生产商或销售商直接推广,然后被放置在便利店、杂货店等场所进行销售。甚至在学校周边的小店铺中,也能轻松买到。在体验店内,销售员积极向顾客强调产品对健康无害,然而,对于产品的具体成分,他们的描述却显得模糊不清,这使得消费者在辨别产品真伪时遇到了难题。
监管存在问题
烟草专卖部门对电子烟的监管责任尚未清晰界定,因此引发了监管上的混乱和问题不断。监管体系存在缺陷,宣传信息未能统一,监管力度不足,而且相关部门在执行监管时缺少技术支持。由于缺乏明确的监管依据,部分厂商在原材料选择、质量控制及生产流程上,常以一般商品为标准,这对监管工作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委员提出建议
国桂荣提出要重视制度的高层构建,将电子烟归类为烟草类产品,并实施专卖管理制度。卫健委及其他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国家标准,为监管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参考。此外,还需加强行业执法和监管,健全协同治理机制。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需负责监督生产质量及广告宣传,坚决杜绝夸大产品功效的虚假宣传。
税收管控提议
电子烟目前适用的税收比例是16%,这一数字明显低于传统烟草产品的税收比率。国桂荣提出,税务部门或许应考虑对税收比例进行修改,或者将电子烟归类到烟草税种中,通过税收手段来强化监管。例如,提高税收比例可能会导致产品价格升高,进而减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电子烟的普及速度和监管难题愈发突出,对此,我们应深思熟虑,探讨并实施哪些合理有效的措施,以保障广大民众免受其潜在风险。期待大家点赞并转发,共同关注并深入探讨这一重要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