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禁售电子烟给未成年人 果味电子烟仍风靡校园
法律明文规定,无论是传统烟草还是电子烟,均不得售卖给未成年的消费者。然而,香甜诱人的电子烟却往往轻易落入未成年人手中,这怎能不引起我们的深切忧虑?
孩子染烟瘾之痛
赵女士的女儿从初二起就开始了吸果味电子烟的尝试,这个习惯一直持续了四年以上。在她的朋友圈里,大约有一半的人都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偷吸烟。到了2020年,果味电子烟在高中生群体中变得异常流行,甚至出现了互相攀比的现象。这些孩子们理应享有健康的成长条件,然而,电子烟却对他们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这让我们对他们的未来健康状况深感忧虑。
线下轻易购买
记者在沪、粤、湘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发现即便中学生不穿校服,也能轻易购得电子烟,而且口味丰富的调味电子烟种类繁多。在上海的一家商场里,销售人员表面上看起来很警惕,却在手机上向顾客展示各种果味电子烟的图片。而在深圳的一家店铺,销售人员甚至主动提出加微信,并声称网络交易具有很高的隐蔽性,不容易被监管机构发现。这一现象表明,线下销售渠道对未成年人的限制实际上并不存在。
线上隐秘交易
在视频平台的评论区,诸多账号通过表情符号来传达销售信息。在交易环节,卖家们往往不会主动询问买家是否未成年。每当电商平台对关键词进行调整,例如“雾化器”或“电子雾化”,就会吸引众多卖家涌入。在微信平台上,就有客服在推广外贸品牌的果味电子烟,其日销量超过一百份,记者下单后也迅速收到了商品。这种线上交易方式非常隐蔽,给监管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渠道来源之谜
果味电子烟的售卖已经禁止超过三年,但货源并未彻底消失。部分电子烟品牌通过伪造报关手续,持续不断地从海外流入我国市场。尽管执法人员已经对一些线下销售点进行了检查,但线上销售的发源地仍未被完全查清。这些电子烟通过神秘途径流入,给监管工作带来了不少难题。
新变种危害大
市场上有些商品自称“不含尼古丁”,它们的外观和电子烟相仿,使用方式也差不多,烟雾浓厚,香气诱人。专家指出,这实际上只是电子烟的一种变体,即使没有尼古丁,也可能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和行为造成不利影响。然而,这样的商品仍在市场上广泛销售,对青少年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加强监管刻不容缓
法律规定明确指出,不得向未成年轻易出售烟草产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网络平台还是实体店铺,那些带有香甜口味的电子烟却常常被未成年人轻易获得。此类问题频繁发生,相关部门急需强化监管力度,严厉惩处违法销售烟草的行为。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更加高效地执行监管,彻底阻断香甜电子烟流向未成年人的途径?若您有独特的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同时,也请您帮忙点赞,以支持文章的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