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调查:水果味电子烟轻易流入未成年人群体
果味电子烟竟然如此容易地落入未成年人手中,对孩子们的健康造成了侵害。这种现象背后究竟潜藏着何种危机,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和解决?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
隐蔽售卖猖獗
记者在沪、粤、湘等地走访时观察到,不少中学生开始吸食果味电子烟。他们即便不穿校服,也能轻松购得电子烟,甚至包括调味型电子烟。此外,这些电子烟的线下销售渠道相当隐蔽,不法销售人员警惕性极高,为了避开监管,交易往往转移到线上进行。这种隐秘的销售手段使得监管工作变得尤为困难,同时也让青少年更容易接触到电子烟。
孩子吸食心态
许多青少年因好奇和好玩的心理驱使,或者受到“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得试试”的跟风心理影响,背着父母秘密地抽起了果味电子烟。他们觉得这并无大碍,仅仅是一种新鲜体验。但正是这种无知,让他们逐渐陷入电子烟的诱惑,对他们的健康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新变种的陷阱
市面上涌现了所谓的“无尼古丁”电子烟新品种,声称“健康无害”以吸引消费者。然而,实际上,这些果味电子烟的尼古丁含量普遍在2%至5%之间。这些看似无害的新品种,不过是用来吸引青少年的花招,却不知会给青少年带来极大的危害。
健康危害巨大
专家强调,长期使用电子烟会对心脏和肺部造成伤害。若形成依赖,高尼古丁含量的电子烟或许能暂时减轻烟瘾。未成年正处在身体成长和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沉迷电子烟不仅对健康有害,还可能因购买电子烟的经济压力而滑向犯罪边缘,其后果难以预料。
治理效果欠佳
现行的《电子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产品。监管部门持续强化技术防控和打击措施,同时,学校和家庭成员共同努力,实施教育干预。尽管如此,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众多,货源持续供应,不法分子依然有机可乘,防范难度极大。某投诉平台提供的数据表明,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3月10日期间,涉及“电子烟”这一关键词的投诉案件共有350起,在这些投诉中,提到“未成年”或“孩子”这一内容的比例高达16%。
违法成本过低
未成年人购买电子烟的现象频繁发生,其背后原因在于现行的法律制裁力度不够。对于此类违法行为,通常只是没收非法所得或罚款,刑事处罚的案例极为罕见。违法成本低廉与高额利润之间的巨大差距,使得部分不法商家愿意冒险,不惜以损害未成年人的健康和前途为代价,来追求个人利益。
青少年健康成长正受到果味电子烟的严重威胁,对此,众人都在思考如何加强各方的合作治理,以有效切断那些潜入校园的“隐形毒害”。我们期待大家踊跃发表意见、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共同关注并保护青少年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