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电子烟新规发布,5月1日生效,行业措手不及
调味烟消失,电子烟行业何去何从?
新规冲击市场
五个月的过渡期即将落幕,届时电子烟产品中将不再有主流的调香口味,消费者只能选择烟草味。这一变化对电子烟市场来说无疑是一次强烈的冲击,宛如向火热的市场中泼了一盆冷水。曾经依靠各种独特口味吸引消费者的电子烟,现在正面临着重大的转型压力,整个行业的格局也将随之发生改变。
生产者抗压前行
外界普遍认为新规定给烟油和烟弹生产企业带来了转型压力,但在中国市场,这种变化对电子烟生产商的影响并不大。梵活科技便是全球约五分之一电子烟品牌的主要供应商。回溯到2019至2020年间,美国市场换弹式电子烟中烟草口味的销量有所增长,其中多数供货商源自我国。只要产品具备出口标准,这些基础产品制造商在行业内就如同稳固如山的大树一般。
国资入局布局
近两年来,国有资本直接参与,与烟油企业携手合作,共同打造产品优势。此举为未来拓展新型中国烟油市场奠定了基础,宛如为电子烟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即便新规实施,那些时刻保持警觉的电子烟制造商,其生命力依然顽强,他们在以烟草味为主导的市场格局中,不断探寻新的发展机遇。
品牌方的困境
国内部分电子烟领先品牌的产品主要在东南亚市场销售。然而,那些2017年投身市场的互联网创业者创立的品牌,却依旧维持着初创企业的运营模式。现在,随着国家对网络流量的整治,这些品牌失去了过去的融资优势,仿佛蝴蝶失去了翅膀。在调味品限制政策的背景下,当政策对资本信心造成影响时,这些品牌面临着一个难题:他们究竟要依靠什么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市场发展迷茫
电子烟的竞争和快消品差不多,主要依靠口味创新来赢得市场。尽管美国市场的销量在增加,但品牌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却相对较少。自2019年线上禁售令实施以来,线下店铺的数量一度成为衡量品牌实力的标准。然而,目前产品和销售的传统增长点受到了限制,中国电子烟品牌正面临着迷茫,不知道未来的道路在哪里。
品牌店的难题
在电子烟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品牌店铺的老板们无法依赖海外业务来缓解压力。随着未来专卖店和店铺补贴的消失,品牌商与零售商之间的紧密联系该如何保持?这或许正是电子烟服务商等新兴职位涌现的良机,为行业增添了探索新发展的可能性。
电子烟能否在定位被淘汰之前证明其价值,这一点关乎行业能否继续留存并创造价值。大家是否认为电子烟行业能够摆脱困境,重新确立发展方向?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别忘了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