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起电子烟管理办法施行,违规线上销售仍大量存在
目前,电子烟对年轻人的危害持续加深,尽管相关法规已经出台,但市场上销售乱象依旧屡见不鲜。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才能切实有效地避免青少年受到它的不良影响?
网络售卖乱象
电子烟网络销售已被明令禁止,然而,部分商家却敢于冒险,仍旧通过互联网途径进行销售。记者观察到,这些商家虽声称在售卖电子烟的包装,实则是在兜售烟弹。他们还会要求记者确认烟弹的类型与数量,随后便成交。此外,还有一些商家故意对关键词进行模糊处理,比如将“悦刻五代”的名称稍作修改,便能在搜索结果中找到相关信息。在那些销售雾化器和外壳的店铺评论区,不时会出现诸如“烟味重”之类的评论,由此可以推断,或许真的有人在那里买卖电子烟。
众多客服人员坦言,即便记者自报未成年身份,售卖烟弹亦无障碍。“蒸汽时间”的商家向记者展示了烟弹的口味图,并声称因政策变动,库存所剩无几,以此诱导记者购买。然而,这些商家对此项政策中明确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的规定置若罔闻。
向未成年人售卖
《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防止其遭受电子烟危害的公告》和《电子烟的管理规定》中均有明确规定,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产品,且商家需设置醒目标识表明不向未成年人销售。然而,多位受访者表示,在实体店购买电子烟时,并未有人提醒消费者出示身份证件。
在“A诚信蒸汽馆”,常常有未成年消费者向他购买商品。商家一心只想着谋取利益,对相关法规视若无睹,公然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对政策规定充耳不闻,这种行为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关键词模糊套路
电子烟的售卖者为了绕过监管,实行了一种用关键词迷惑的策略。以悦刻品牌为例,在常规的搜索中,是难以找到的;但若稍作语序上的变动,比如搜索“悦代五刻”或是“悦克”,却能找到相应的信息。商家自以为这样就能躲过搜索的限制,但事实上,他们依旧被一些有心之人所利用。
尽管对商品的描述不够明确,但在搜索结果中商品的评论区里,我们还是能捕捉到一些线索。诸如“烟味很浓”、“味道很棒”这样的评价,揭示了商品的真实品质。商家的某些自以为聪明的行为,实际上却是在政策的边缘战战兢兢地进行试探。
客服违规销售
记者假扮成未成年来与商家沟通,想购买烟杆和烟弹,商家们纷纷答应,甚至承诺会秘密发货,确保包装上不会标注电子烟字样。尽管政策明确指出禁止向未成年人售卖电子烟,但商家们却公然违背了这一规定。
商家未遵守相关法律,只顾着通过增加商品销量来提升利润,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却置若罔闻。这种行为既暴露了商家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缺失,也凸显了监管机制的不完善。
线下监管缺失
在实体店铺里买电子烟,商家通常不会主动要求顾客出示身份证。很多年轻人一进店就直接买,店员也没有问过他们的年龄。据A诚信蒸汽馆透露,有不少未成年人从他那里买了烟草产品。这些情况表明,线下销售环节的监管措施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监管部门要求商家要在显眼位置贴出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产品的告示,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地区并没有严格执行这一要求。监管上的漏洞导致未成年人可以轻易购买到电子烟,这对青少年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多管齐下治理
有人建议,在公共场所应严格禁止吸食电子烟,以通过控制使用环节来达到有效遏制销售的目的。《电子烟管理办法》对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设定了严格的规定,同时对销售渠道和场所实施了相应的限制措施。
专家建议,应当建立一套激励机制,激励购买者积极举报,以此来激发买卖双方的竞争意识。此外,还必须实施多样化的监管手段,对电子烟的销售和使用环节进行严格把控,这样才能真正确保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的负面影响。
面对电子烟对青少年可能带来的危害,我们认为目前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希望各位读者能对这篇文章给予点赞,并积极分享,一起为保护青少年们的身体健康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