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烟拟参照卷烟监管!国家征求意见,济南门店情况如何?
电子烟监管问题备受瞩目,其性质界定模糊,监管存在漏洞,这不仅对青少年健康构成威胁,还引发了行业内部诸多混乱。目前,监管措施正逐步完善,那么电子烟的未来究竟会怎样?
监管现状混乱
在我国,电子烟长期在监管的边缘徘徊。它到底是普通消费品、烟草制品还是药品,以及应由市场监管局、烟草专卖局还是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监管,这些问题一直缺乏明确的答案。这种监管的混乱,给了电子烟发展的可乘之机,使得市场上产品品质参差不齐,缺少统一的规范。由于涉及多个部门的管理权限,结果可能引发无人具体负责监管的困境,于是部分不法商家便趁机进行违规经营活动。
未成年人受害
在所谓的“时尚”、“健康”、“无害”的外表之下,众多青少年被电子烟所吸引。根据中国疾控中心2014年的调查数据,近30天内,有1.2%的初中生曾尝试过电子烟。为了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2018年8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了禁令,明确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之后,在2019年11月,相关部门再次下令要求电商平台彻底下架这些产品。尽管有明确的规定在先,但还是有一些不良商家公然违反规定,将电子烟推销给了未成年人。
政策监管动态
工信部公布了《征求意见稿》,依据该文件,电子烟若要如同卷烟那般受到监管,其价格或许会经历变动。行业专家认为,此举有助于填补法律监管的空白,解决监管的盲点。从全行业视角来看,明确的监管措施有助于重塑产业链,推动其向规范化和合法化方向发展。此外,这也有利于资本更加安心地进入市场,进而推动行业的实质性进步。
国际监管借鉴
众多国家和地区在国际上对电子烟等新兴烟草产品制定了监管策略。我国在这一点上与全球同步,显示出我国在电子烟监管上紧跟国际趋势。国际上已有成功的先例,有效遏制了电子烟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同时降低了市场的不规范行为。我国可以参考这些成功经验,进一步优化和提升我们的监管体系。
标准缺失问题
2017年10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开始着手制定《20171624 - Q - 456电子烟》这一国家强制标准。不过,现阶段该标准只对行业协会的成员有约束力,许多厂商仍然各自为政。根据天眼查专业版的数据,我国从事相关业务的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4.7万家。由于缺少统一的标准,这些企业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标准出台意义
黄西文律师在山东争渡律师事务所指出,若没有明确的国家标准,消费者可能会面临人身安全的隐患,市场秩序也可能受到影响。国家设立标准能为监管提供法律依据,规范整个行业,保证商家在统一规则下运营,并且让消费者能够购买到让人放心的电子烟产品。
对于电子烟行业在监管加强和规范标准出台后是否能够重回正轨,许多人心中存有疑问。您可以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同时,也欢迎您为这篇文章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