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晚会曝光电子烟危害后,多地为何仍对其管控?
电子烟最初被设计出来,目的是用来取代烟草,以降低吸烟造成的伤害。然而,如今它在青少年中普遍流行,已转变为对健康的潜在风险,这让人深感痛心和忧虑。
青少年电子烟使用现状
国内缺乏详尽的统计数据,不过已有研究显示,电子烟在年轻人中正逐渐变得流行。特别是在美国,这一趋势尤为显著。2018年,大约有360万中学生开始尝试使用电子烟,这一数字比2017年增加了150万,增长速度非常快。这一情况表明,电子烟在青少年中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普及。
电子烟致死事件频发
截至2019年9月6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已经记录了超过450例与电子烟相关的严重肺部疾病病例,其中5名患者年龄介于19至49岁,不幸去世,且他们在去世前均有吸食电子烟的行为。尽管具体死因仍在调查中,但CDC依然强烈建议公众立即停止使用电子烟。还有一位名叫亚当的青年,年仅18岁,他吸食电子烟的历史已超过一年。遗憾的是,他的肺部损伤已经非常严重,已经无法得到修复。
电子烟发明初衷
1963年,美国学者赫伯特·吉尔伯特提出了一个关于电子烟的构想。他计划从烟草中提取活性成分,供人们吸食,以此降低吸烟带来的损害。他的目标是让电子烟成为烟草的替代品,目的是减少吸烟所带来的危害。特别是对于那些尝试过多种戒烟方法却依然难以戒除烟瘾的重度烟民,这种电子烟显得特别适合。
电子烟宣传误导
烟草公司获得专利后,将电子烟包装成看似“健康”、“无害”的产品,导致原本不吸烟的人也开始尝试,尤其是年轻人成为了主要消费群体。大约有六到七成的电子烟使用者最终会转向传统吸烟,这对年轻人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美国医学会杂志儿科学》的研究揭示,使用电子烟的人群,与未使用者相比,尝试大麻的可能性提高了3.5倍。此外,他们往往先接触电子烟,随后才会考虑转向吸食大麻。
电子烟潜在危害
与传统烟草相比,电子烟所含的致癌物质数量相对较少,大约仅为5%至10%。然而,某些烟液中的添加剂,比如薄荷醇,在食品及化妆品领域通常被视为安全。但一旦这些成分被吸入呼吸系统,它们的安全性尚未得到充分验证。这种可能存在的风险值得我们重视。
监管措施出台
2018年8月,我国市场监管总局与烟草专卖局共同发布通告,明确指出禁止向未成年人售卖电子烟。此举标志着我国在电子烟监管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并且是国家首次对此类问题公开发表明确态度。同时,纽约州州长办公室已经颁布了一项行政命令,该命令旨在在相关法律法规正式生效之前,对针对未成年人的误导性营销行为实施管控,并且提升电子烟的最低购买年龄要求。
关于电子烟的监管,大家有什么看法?有哪些环节需要我们进一步强化管理?别忘了给这篇文章点个赞,并且转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