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烟互联网禁售两日,线上售卖未受影响,店铺增设识别系统
电子烟的监管政策正日益严格,然而,网络上的销售却依旧热度不减,这一矛盾现象让人不禁感到疑惑。尽管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为何电子烟的网络销售仍能如此独立自主地展开
《通告》出台背景
11月1日,国家烟草局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共同发布通告,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不受电子烟的负面影响。此举反映出我国对电子烟行业的监管正在加强,同时也暴露出未成年人遭受电子烟危害的严重性。近段时间,电子烟开始广泛传播,许多青少年纷纷开始尝试这类产品,这一现象对他们的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因此,我国急需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
线上销售现状
记者在查看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时发现,《通告》发布之后,电子烟的网络销售并未出现明显变化,而双十一的促销活动依旧热闹非凡。尽管京东和天猫之前已经实施了一些策略,比如京东在9月底宣布将引入身份验证机制,淘宝也从10月8日起开始对虚假广告进行清理,然而,观察到的实际情况是,网络上的电子烟交易仍然保持着较高的活跃水平。
法律性质界定
国家烟草专卖局在工信部的领导下进行工作,它所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并不完全等同于官方的部门规章,《通告》在行业内主要起到的是指导性的作用。因此,这些文件的法律效力相对较弱,这也是很多电商平台对线上禁售规定持消极态度的一个重要原因。毕竟,这些文件只是行业内的一种建议,缺乏足够的法律约束力。
监管信号意义
尽管这份《通告》仅作为行业指导文件而存在,但它却标志着我国对电子烟监管的正式启动。在此之前,电子烟行业长期缺乏监管,如今国家开始介入,这至少体现了对该行业的重视。这一举措为行业的规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举向从业者和消费者传递了明确的信息,即监管的时代已经到来。
技术监管措施
本月底,我们打算在实体店铺中推广一款我们自主开发的、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身份验证系统;这个系统能够准确判断消费者的年龄,并在需要时发出警报。然而,目前这项技术似乎主要在实体店应用,而在网络平台上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展示。网络销售环境较为宽松,导致不少未成年人可以轻松购得电子烟,这一现象暴露了网络监管技术在执行层面存在明显的缺陷。
行业标准缺失
电子烟刚崭露头角,便以“香烟替代品”和“戒烟辅助工具”的身份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然而,早期的虚假宣传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使得许多人误以为电子烟的危害相对较小。此外,电子烟的生产缺乏统一的标准,烟弹的成分标识不明确,甚至可能潜藏着致命的风险。这种生产标准的缺失,成为了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同时也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各位对国家今后如何加大力度监管电子烟的网络销售有何看法?烦请大家给予支持并转发,衷心期待您能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见解。